当前位置: 贵宾会vip  综合资讯

澳门大金沙所有网站多位师生参加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并作学术报告


澳门大金沙所有网站   发布时间: 2023-06-21   发布者:贵宾会vip  信息员:   浏览次数: 10

 

614日至617日,我院“道路交通生态与环境保护”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王占永副教授和张兰怡副教授带领8位在读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并分别进行了分会场墙报展示与口头汇报。



王占永副教授代林鑫源同学进行了题为“慢行道骑行者心率波动与沿路交通环境的关系研究”的汇报。本研究以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为实验靶区,采集路侧慢行道骑行者心率以及PM2.5PM10BC的高分辨率浓度样本,进而利用空间可视化方法、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广义可加模型量化并解析各因素对心率变化的影响,旨在为健康型慢行通勤选择以及慢行交通规划提供重要的引导建议。



杨文彬同学以“High-resolution distributions of traffic-related particles and personal inhalation dose estimation at different pedestrian overpasses”为题进行汇报,研究针对福州市两座过街天桥,通过搭建便携式移动监测平台,快速采集PM1.0BC等交通颗粒物的高时空分辨率浓度样本,进而探讨了过街天桥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建立了广义可加模型来探究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暴露剂量模型评估了行人的污染暴露水平。此研究将为城市过街天桥降碳减污策略的制定以及通勤暴露风险的评估提供手段方法。在导师王占永副教授的精心引导下,杨文彬同学凭借过硬的研究功底和清晰的汇报逻辑,获得了优秀墙报报告。


 


吴杰同学做了题为“慢行道大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及慢行者暴露估算”的研究汇报,他以贯穿福州市城区和郊区的道路为实验靶区,采集路侧慢行道PM2.5PM10BC的高分辨率浓度样本,统计解析了不同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暴露剂量模型精细测算并分析慢行者污染暴露差异,以此提出最大化减少慢行道污染和降低慢行者暴露风险的策略。



翁大维同学以题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客运交通减碳情景模拟研究”进行了汇报。基于北京市客运交通相关数据,综合考虑道路绿地和新能源汽车占比对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北京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而获得北京市2011——2020年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总量。此外,根据碳达峰愿景设定了5种减排情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需求、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能源效率、提高道路承载能力、提高道路绿化水平),并对不同情景下的城市客运交通减排效果进行仿真,探究不同减排措施的成效,以期为北京市客运交通减排提供理论引导和科学依据。


 

真诗泳同学以“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内部空间交互特征研究”为题作报告,研究通过融合手机信令数据和POI数据,对福州市主城区内的交通小区进行功能分区并构建了交通小区之间的空间交互网络,并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对各类型功能区的中心性地位及出行距离衰减效应进行了分析,基于研究结果可对城市公共交通优化提供一定支撑。



张露丹进行了题为“成渝城市群多源协同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汇报。针对目前区域网络研究的局限性,首先提出创新视角观察成渝双城经济圈(CCEC)内劳动力流动、资源流动与交通设施布局的匹配程度。通过网络重心和双层网络方法分析三个网络之间的结构异质性,从而避免了在描述结构差异时可能出现的主观错误;其次,引入了基于关系权重和自然间断法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层级网络”理论。通过划分区域空间层次,探讨各城市在区域经济走廊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区域发展组织模式,以期为城市群协调发展带来有益思考。



李嘉政同学分享了题为“基于高德地图API的地铁站点空间可达性研究”的学术成果,研究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高德API获取的实时时间出行成本,将“15分钟便民生活圈”作为研究单元,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福州市当前营运地铁站与第二期规划地铁站建成后的可达性与地铁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对福州市地铁站可达性及供需匹配关系进行精确评估,旨在为福州市地铁站点与“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选址与规划提供参考与建议。



林钦贤同学进行了题为“建设用地扩张规律及其与道路网络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福州市为例”的汇报。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计算整体和局部多项建设用地扩张指标和道路网络指标,分不同区域探索福州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厘清建设用地扩张与道路网络发展的内在联系。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创办于2017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中国公路学会承办,国内外交通运输科技组织共同支撑的国际性交通运输领域学术会议和成果展示平台。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对于提升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能力,带动并引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个国际化大交通舞台,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将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成为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交通嘉年华。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2023)由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立足综合性、国际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实施、促进交通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举办六大板块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一带一路国际交通研讨会、平行论坛、交通科技博览会、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科技成果发布及专项活动。会议邀请了30余位国内外院士、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的嘉宾出席,并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五位主讲嘉宾做主旨报告;平行论坛环节,精心组织和设计了261场平行论坛,44场专项活动,近2000篇墙报论文、1700多场学术报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十余位国外院士以及国外重要交通科技期刊主编、知名教授等近百位国际专家进行报告交流;交通科技博览会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展出300余项颇具代表性的成果。


 

 

交通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后台管理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